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锦衣宪兵(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人。但是锦衣卫却不一样,有足足十四个千户所。

每一个省都有一个千户所,如果满员的话,那就是每个省都有一千人。

事实上锦衣卫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皇上唯一能够调动的亲军部队。在大明成立之初,朱元璋设立了亲军十二卫,全都是皇帝的亲信武装。

在永乐年间,朱棣再一次扩充了亲军部队。增加了十个卫所,使得亲军扩充到了二十二个卫所,这二十二个卫所,总计十一万人,全都是皇帝的亲军,也就是皇帝的私人武装。

到了宣德年间,再一次扩充了四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腾翔四卫,使得亲军的数量达到了二十六个,皇权也达到了鼎盛。

他们装备精良,皆是百战之兵,是皇帝震慑天下的保证。

事情的转折点正在土木堡之战,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并未出征,仍留守北京的部队,全部被征召起来,在兵部侍郎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投入北京保卫战。

此后,除锦衣卫,与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之外,亲军二十六卫的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

在行政、人事、薪饷等方面受制于文官,日见衰败,在明朝中后期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也鲜有提及。

上十二卫,仅剩锦衣卫继续由皇帝亲自指挥。另有宣德八年增设的亲军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合称四卫营,受宫内御马监太监指挥。

于谦虽然保卫京城,可是他也是文官,在削皇上权力的时候,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英宗被囚禁,代宗被群臣推上了君位,而代宗能够登上君位,全赖文官,这也使得他过分的依赖文管,给了文官削减皇权的机会,或者说削减武将全力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英宗宠信太监,导致土木堡大败,军方或者说勋贵依旧支持他复辟的原因。文官削权削的太狠,勋贵也是被逼急了。

英宗复辟,杀了于谦,不是英宗忘恩负义,或者报复于谦,他不那么干不行。

这是支持他复辟的人集体诉求,同时想要拿回自己的权力,不杀于谦是不行的。于是于谦就死了,而且死的很惨。

即便是如此,皇上也仅仅拿回来腾翔四卫和锦衣卫。

结果就是皇上只能以太监和锦衣卫来维护自己的权力,然后文官疯狂攻击锦衣卫和太监,极尽抹黑之能事,说白了就是君权与臣权的争夺。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君权与臣权的争夺就没有停下过。

前期的代表是君权与相权之争,等到大明废除了丞相,直接演变成了文官集团和君权象征。嘉靖年间的争端就是其中的代表,大礼议之争就是君权和文官权力的争夺。

嘉靖皇帝开始还亲自下场,后来直接物色了一个打手,那就是严嵩。显然严嵩这个打手还是合格的,直接将以杨廷和、毛澄的文官集团给打趴下了。

只不过那也只是一时的,在嘉靖皇帝之后,先有徐阶后有高拱,然后出了一个张居正。

臣权再一次大涨,压得皇权喘不过气,万历皇帝挣扎了一辈子,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一直到天启皇帝,他终于挣扎出来松了一口气,不过用的还是阉党。

魏忠贤这个走狗也是合格的,拳打脚踢把东林党压下去了。

纵观整个明史,整个国家就是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不断的消耗的。宋代文官彻底压过了武将,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权力也被压缩到了极限,然后文臣之间开始自己斗,一样斗的乱七八糟的。

自从朱翊钧登基以来,任用亲信武将掌管京营,自己赚钱,以内库的银子扩充了腾翔四卫。到现在,亲军又恢复了二十四卫的旧观,足足十万人的亲军部队。

文臣掐皇上的脖子,很大一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