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36章:束手无策 有好消息(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谁也没有想到九九会利用自己身上掉下来的毛发变出了一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黑猫,这让沈彬等人措手不及,没有抓到九九,让她丢失了踪迹,想追已经不可能了,沈彬有想过按照之前黑霜的踪迹去寻找九九的下落,但是他担心黑霜若是发现他们谁也带不走九九。

现在只能看看李世民的情况再下定论,但是等到他们回到太极宫的时候才发现太极宫内重兵把守,他们根本进不去。原来是太子李治和吴王李恪再次拜见李世民的时候发现守卫不再,担心李世民出事,便直接闯入却发现李世民奄奄一息,这才宣召太医进宫,可是所有的太医都是束手无策,最后没有办法的时候连李淳风都找来了,这才发现李世民丢了魂魄。

“老大,怎么办?”

“隐匿身形,先看看情况再说。”

四个人悄悄的潜入了太极宫

贞观十七年(643年),因齐王李佑谋反案犯纥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太宗许诺魏王李泰立其为太子,但因长孙无忌坚持请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太宗亲自审问李承乾,李承乾指控李泰谋储,太宗于是幽禁李泰于将作监,立晋王李治为太子[4344]。

不久之后,太宗怀疑晋王李治仁弱,便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稚奴为太子,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太宗这才打消了念头。同年十二月,太宗对李恪说“父与子虽然是最亲近的,但是如果儿子有罪,国家的法度也是不能以徇私的。汉武帝已经确立汉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气,私下图谋不法的事情,霍光凭借诏书就可以将他诛杀。你做为人臣,不可以不以之为诫。”[4546]这段话在《贞观政要》上的记载是贞观十一年[4748],因此时间上存在争议。未知太宗此言的背景,但是从现存史书记载观之,长孙无忌从此之后,深为记恨李恪。

永徽蒙冤

永徽元年(650年),李恪时为高宗李治在世最为年长的兄长,收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49]。不久之后,又被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5051]。

永徽二年(651年),加授官职太子太师[52]。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53]。有子四人,李仁、李玮、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有女亦四人,现已知第四女信安县主被罚守献陵[54]。

据《资治通鉴》[55]和《册府元龟》[56]记载,案发后,高宗召见房遗爱“我与你是亲戚,为什么要谋反?”房遗爱则回答道“我包藏祸心,罪该万死,但是我告发吴王李恪是希望赎罪,因为我看见贞观年间,纥干承基、游文芝一起与侯君集、刘兰共同谋反,后来承基告发侯君集、游文芝和刘兰,自己得以保全首级并得到了官爵。”李治闻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承受了尚公主的尊荣,怎么能与承基相比?现在告发李恪谋反已经太晚了。”高宗于是哭着对侍臣说“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兵部尚书崔敦礼说“过去周公诛除管叔蔡叔,汉景帝平七国之乱,然后是汉昭帝的时候,燕王和盖长公主谋逆,都以国家法度处以应有的刑罚,这些前事都不远,陛下怎么能改动法律就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