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一章 增权尚书台(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只是不知天家准备如何增权尚书台?”

天子刘洵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处的河面,说道“朕准备将尚书台下属的各司升级为部,同时调整尚书台下属各部之间的职责范围。”

说完,天子刘洵便指了指旁边已经搭建起来的大帐,此处已经被羽林铁骑将士隔离了出来,将周围百步之内的行人全部驱赶开。

“咱们已经走了许久,去里面休息一下,朕也好与诸位爱卿详细说一说增权尚书台的打算。”

“诺!”

众人跟随天子刘洵进入了大帐。

这顶大帐很大,类似于军中的中军大帐,甚至还要大一些。所以众人一同进去,丝毫不觉得拥挤。

天子刘洵坐在上首,而后对众人说起了改革朝中制度,增权尚书台的事情“此番增权尚书台,只是改革朝政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基础的一步。朕,势在必行!”

众人闻言都是凌然,脸色都是非常的凝重。

“朕决定将尚书台下属各司改制为部……”

天子刘洵所说的部,便是参考了后世的三省六部制制定的。

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称因王朝而异。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朝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此番改革,天子刘洵将尚书台中的政务司改为吏部,吏部分四个属司,即文选司,负责选拔官吏;验封司,负责查验官吏的功劳真伪;稽勋司,负责定夺官吏的奖赏之事;考功司,负责对官吏进行考核。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原政务令史高任吏部尚书。

改市舶司为户部,户部分四个属司,即度支司,负责户部钱粮的支取、拨付;府库司,负责户部钱粮的存储;市舶司,负责各种税赋的收取;田亩司,负责天下田亩人丁数量的统计和更新。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原市舶令史玄任户部尚书。

增设礼部,礼部分四个属司,分别是仪制司,负责朝廷庆典、接待等国事的礼仪事宜;祠祭司,负责皇家祭祀等事宜;精膳司,负责接待来访使节、番邦王室的膳食事宜;主客司,负责具体接待来访使节、番邦王室的事宜。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宗正刘德任户部尚书。

改兵事司为兵部,兵部分四个属司,分别是职方司,负责武将的升迁、选拔、考核事宜;武库司,负责汉军兵备的储存事宜;将百工司并入兵部,负责汉军兵备的研发和打造、换装事宜;武选司,负责汉军兵源的选拔、操练、抚恤等事宜。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兵事令史曾任兵部尚书。

改镇抚司为刑部,刑部分五个属司,分别是镇抚司,负责监察朝中以及各郡国大臣一切大臣不法之事,以及逮捕、质询、搜查朝中大臣之权;都民司,负责巡视天下郡国的门阀士族及地方豪强、普通百姓的不法之事,以及逮捕、质询、搜查门阀士族及地方豪强之权;审议司,负责审议镇抚、都民两司移交的所有案犯,并且最终定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