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一章 募兵(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不过这部分男丁还是少数,都是一些体格较弱、意志不坚之人。

而大部分汉子依然热情不减,纷纷相约准备前往城内校场详细询问一番。

这一天,整个杜县城内热闹非常,到处都是闻讯赶往县府和城内校场的百姓,众人奔走相告,将天子刘洵免去百姓兵役的消息相互告知,一时间城内百姓对天子刘洵感恩戴德,不少老人都赶回家中焚香沐浴,对着长安城的方向叩拜谢恩。

杜县府衙。

县尉应对完外面的围观百姓之后,便回到了府衙内,与一众手下开始忙碌起来。

根据尚书台兵部武选司下发的公文,以及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联合下发的命令,县尉带着一众手下开始逐一甄别驻守在杜县的郡国兵。

“凡事年龄低于十五岁、高于五十岁的,全部单独造册。要将这些人在军中担任的兵种记录好,并且将人数也统计好,以便日后征召兵马之用!”

县尉的声音不断在公房内回荡着,一众十几名手下头都不抬的翻阅书架上的竹简档案,逐一核验驻军名册上的籍贯和年纪情况。

这时,一名属官问道“大人,这些被甄别出来的兵士都需要返回原籍,遣散费和路费都是巨大的开销,不知这两笔款项从何处筹集?”

另一名属官也是拱手问道“大人,这两笔款项可要提早准备妥当,否则会闹出事端的!”

县尉微微皱眉,说道“朝廷并没有在公告中说明这一点,这还真是棘手的事情!”

说完,县尉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此事我已经与县令大人商议过,现在府衙中还有些余才,县令大人的意思是先对付上,而后再向朝廷奏禀此事。”

众人闻言都是叹息一声,这种事情一旦垫付,哪里还能要回钱财来?

不过眼下征兵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天子刘洵特意颁布旨意规定了时限,众人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解决此事,只好暂时如此了。

就在此时,县令大步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正忙得焦头烂额的县尉,大笑着说道“哈哈!好事、大好事!”

县尉微微诧异的看向县令,问道“大人这是何意?”

县令手中拿着一份竹简,此时扬了扬,笑着说道“刚刚收到朝廷发来的公文……”

县尉略微沉吟了一下,而后惊呼道“难道是朝廷发下钱粮了?”

“哈哈!正是如此!”

县令笑着说道“这是尚书台下发的公文,所有遣散兵马的费用都由朝廷拨付。各地郡国将遣散兵马的名册上报给尚书台兵部武选司,经核实之后,由尚书台户部调拨钱粮支付!”

县尉惊喜的接过公文,看了一会儿,便笑着说道“如此,咱们便再没有后顾之忧了!”

“正是!”

这时县令看了看正在忙碌的众人,对县尉说道“记得在上报的名册中,加上所有裁撤兵马的籍贯,以便朝廷核算拨付的款项。”

县尉笑着拱手说道“诺!”

数日之后,杜县府衙派出快马,将整理好的裁撤名册上报尚书台兵部武选司。

与此同时,在各地同往长安城的驰道上,数不清的快马正在飞驰赶路,将一份份核算名册送往长安城。

而各地郡国的百姓也陷入了沸腾之中,普通百姓都在为免去兵役而感到欣喜,而家中子弟正在军中的民户则是更加高兴,毕竟家中子弟的军饷大幅增加,就意味着家中的生活会更加富裕。

一时间,天子刘洵的威望再次飙升,不少地方的百姓都在乡老的牵头下,开始为天子刘洵修建生祠祭拜。

没过多久,这些消息便传到了天子刘洵耳中。

这一日,天子刘洵笑着对中常侍耿国说道“朕原本是想要借着改革征兵制的机会,减轻百姓的负担,却没想到反而让百姓更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