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跟老将军学军法有什么感想。”晚膳上,嬴政夹了口菜递到自己儿子的碗里,开口问道。
嬴骜咽下了口中的米饭,这才开口道:“今天,老将军给我讲了谋攻篇的内容,我觉得,适合治国上用。”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哦?说来听听,你为何觉得谋攻篇适用于治国?”
嬴骜放下手中的碗筷,正色道:“爹,谋攻篇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善用谋略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治国亦是如此,若能以智慧和策略化解矛盾,使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岂不是比动用武力更好?”
嬴政闻言,放下手中的玉箸,目光深邃地看着嬴骜,缓缓说道:“你能有此见解,甚好。不过,治国之道,并非一味只用谋略。”
“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百姓遭受欺凌时,武力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你要记住,谋略与武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巧妙结合,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
嬴骜凝神思索片刻,抬头望向父亲,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爹的教诲,儿臣明白了。就像当年先祖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治国,内修德政,外图霸业,既有羊皮换贤的谋略,又有崤山之战的勇武,方得位列春秋五霸。”
嬴政微微颔首,面露欣慰之色,道:“不错,你能联想到先祖之事,足见你已有所悟。先祖秦穆公以德政凝聚民心,以谋略拓展疆土,以勇武扞卫国家,此乃治国之典范。你身为秦国公子,当以先祖为榜样,勤学不辍,不断提升自己的谋略与武力,将来方可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嬴骜神情肃穆,起身对着嬴政深深一揖,郑重道:“儿臣定不负爹期望,日后定当苦学谋略、勤练武艺,以先祖为楷模,为秦国的繁荣昌盛竭尽全力。”
嬴政露出欣慰的笑容,抬手示意嬴骜坐下,说道:“如此便好,你年纪尚轻,往后有的是时间历练成长。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切不可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嬴骜依言坐下,认真聆听嬴政的教诲,他知道,这都是他爹这么多年来的经验之谈。于是点头道:“儿臣谨记爹所言,定会稳扎稳打,不断积累学识与经验。”
嬴政看着眼前懂事的儿子,心中满是期许,又夹了块肉放到嬴骜碗中,接着说道:“治国之路,任重而道远,途中必会遭遇诸多艰难险阻,你需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去面对。”
嬴骜再次点头,目光坚定:“儿臣不怕困难,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儿臣都会勇往直前,守护好秦国。”
嬴政听闻此言,眼中赞赏之意更浓,他轻轻拍了拍嬴骜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有此决心甚好,但你还要明白,治国不仅要有谋略和勇气,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对百姓要宽厚仁慈,体恤他们的疾苦,如此方能得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嬴骜目光专注,仔细的听着嬴政的每一句话,思索片刻后说道:“爹所言极是,儿臣记得《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固。儿臣日后定会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让他们感受到秦国的温暖。”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已经在用心思考治国之道了。此外,你还要善于纳谏,广开言路,不能刚愎自用。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嬴骜恭敬地回答:“儿臣记下了,日后定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骄傲自满,努力做一个对大秦有利的人。”
嬴政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接着说道:“为君者,需有容人之量,能接纳不同的声音,即便那些话逆耳难听,但只要于国有益,便要虚心接受。历史上因君主刚愎自用而国破家亡的例子不在少数,你可要引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