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869章 中都事重干系深(八)(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对于这些事情,朱翊釴不以为意,说个实在话,土民们享受了百余年不纳税的特权,也算是对得起他们了,现在向朝廷缴纳赋税,也并不算什么不合理的事情,但是令朱翊釴等人感到惊讶的是凤阳的土地兼并,凤阳的土地兼并问题之严重,这是朱翊釴所没有料到的,勋臣们的庄园在凤阳处处皆是,而且不断扩大,远远超过大明立国初年的定例。

但是从勋臣们这里得到的反馈确实他们在凤阳的庄田收入没有什么变化,每年都是如此的,申时行等人已经明白了情况,这些留在凤阳的勋臣远支亲属,疯狂的兼并土地,仗着勋臣们的势,使得地方官府不敢干涉,但是实际上暗地里兼并土地,这些操作在大家族中是很正常的。

对于现在的勋臣们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些勋臣们的嫡支自然是可以世代承袭爵位,永葆富贵,甚至近支也可以得授官职,但是这些勋臣们的远支在权力上肯定是远远不如这些嫡支的,尽管可能有世职,但是也仅能一人承袭,所以他们要疯狂的兼并土地,才能够保证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同时才有银钱去活动官职。

但是他们想要有锦衣玉食的生活,百姓就要当牛做马,这点是朱翊釴所不能忍受的,他们兼并了大量的土地,还要把赋税转嫁给本就十分贫穷的百姓头上,使得百姓沦为流民或者佃户,朱翊釴当即将这些材料送给随行的魏国公等勋臣,要他们自己去处理自己家中的事情,同时让其他人退田。

朱翊釴也考虑到了这些勋臣的旁支人口众多,要求在退田的时候给他们的旁支安人口保留一部分土地,但是除了太祖御赐的土地之外,其他的土地都是要征税的,对于中都的土地予以清丈。

同时按照朱载坖的上谕,等到江南的粮食运到之后,先支给中都留守司的士卒们,同时要把之前欠发的也补发了,还有就是军服也要从苏松调运而来,堂堂大明的中都留守司士卒,一个个跟乞丐一样,成何体统,朱翊釴晓谕中都留守司上下军官,要是胆敢贪墨军饷,一律送卫尉寺严办。

同时还要改变中都留守司的任务,中都留守司的主要任务是守卫中都、皇陵、高墙,但是还承担了其他很多不该承担的事情,最痛苦的就是京操,中都留守司的军士照例也要参与京操,而且很扯淡的是,中都留守司的士卒不去参加南京京操,而是参加京师京操,要跋涉千里,赶赴京师而去,而中都留守司士卒赤贫,连路上的行粮都没有,谈何前往京师操练?

凤阳地方官府和留守司府库都是空空如也,哪里有钱粮为这些京操的士卒们提供行粮啊,所以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京操士卒还没出凤阳多远就四散奔逃哗变,甚至落草为寇,留守司的兵力不足,又因为京操导致大量的士卒逃亡,现在在籍军士不到四分之一,所谓中都防御,已经是一句扯淡的话了。

所以朱翊釴向朱载坖上奏,请求暂停中都留守司的京操,休养生息,同时查阅旧档之后发现,中都留守司在大明还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洪武、永乐时期的中都留守司,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全操都司,整个中都留守司八卫一所全伍守城,军余子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保持了一支极为可靠的机动部队在江淮之间,信国公汤和、曹国公李文忠都曾经练兵于凤阳,曾经的中都留守司也是兵强马壮。

但是现在士卒逃亡,军器不存,朱翊釴向朱载坖奏请从流民中选拔有家有口的,发给土地,优先充为中都留守司军户,因为有家口在不容易逃亡,这是大明选择军户的一向条件,优先充实中都留守司,然后在安顿流民,同时将现在所剩余的一万余军士,全部转为脱产士卒,发给军饷粮食,保障军器。

在朱载坖身边这么久,又受过马芳、戚继光、俞大猷等一众名将的教导,朱翊釴还是有一些军事眼光的,他很清楚,当年太祖、成祖为什么要保证中都留守司有很强的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