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41章 龙潜于渊(96)(1 / 10)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中亚的阿姆河在烈日下泛着银光,陈青踩着河岸边的胡杨落叶往前走,脚下的盐碱地泛着白,每一步都陷进半寸,却比在平地上更能体会“扎根”的意味。河对岸的土库曼斯坦村落飘着烤馕的香气,村民们用“浪步”的节奏在河边打水,木桶摆动的弧线像极了“蛇形拨草”的柔劲。

“我们叫这河‘生命之水’,”戴头巾的老妇人递来块刚烤好的馕,馕上的芝麻粒摆成个小小的“形”字,“我祖父说,有个中国拳师教他用‘崩拳’的劲凿井,井水才不会干涸。”馕的麦香混着河水的清冽,让陈青想起多瑙河的蜂蜜水,不同的滋味里藏着同一种“恰到好处”的劲。

村落的清真寺藏着幅古老的地毯,经纬线织出“十二形”的暗纹,最中央的“龙形”嘴里衔着朵棉花——是当地特产的长绒棉,纤维的韧性像极了形意拳的“裹劲”。阿訇用竹笔指着地毯边缘:“这是明代的商队带来的,说‘拳如棉,能裹住劲,也能暖人心’。”陈青掏出赵长风的拳谱,发现某页画的棉花田,和眼前的村落景致分毫不差,旁边注着:“至柔至刚,是为真劲。”

国际刑警的通报在风沙里传来:“黑帮在咸海的干涸湖床建了‘盐漠拳场’,用盐晶做拳套,输的人会被留在湖心暴晒。”附页的照片里,湖床的裂纹组成个巨大的蝎子图案,是李三帮派的标记。陈青摸出怀里的胡杨树叶,叶纹被风沙磨得发亮,像片经历过无数考验的拳谱。

咸海的干涸湖床像块巨大的龟裂陶片,陈青踩着盐晶往前走,每一步都扬起细碎的盐粒,在阳光下闪成银粉。远处的“盐漠拳场”用盐块堆成围墙,拳台是块巨大的盐板,被汗水浸得发亮,像面扭曲的镜子。个乌兹别克少年正用变形的“横拳”击打盐靶,拳套上的盐晶在他掌心融化,留下道刺痛的红痕。

“他们说赢够一百场,就给我水喝,”少年的嘴唇干裂出血,“可我的拳越来越重,像灌了铅,连握水袋的劲都快没了。”陈青往他手里塞了块从阿姆河带来的湿泥,泥里混着胡杨根须:“握紧它练‘静心桩’,土会告诉你什么是‘润’。”少年的呼吸渐渐平稳,掌心的泥慢慢变干,却在皮肤上留下层温润的膜,像给心裹了层保护。

营救行动定在沙尘暴来临前。陈青教少年们用“浪步”在盐漠上滑行,脚掌的角度比平时开了三度,正好避开盐晶的锋利。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沙尘照进拳场时,他突然打出套“龙形”,拳风掀起的盐雾在空气中凝成彩虹,黑帮的盐晶拳套竟在彩虹里慢慢融化——是“至柔克刚”的妙用,赵长风拳谱里说“再硬的盐,也经不住带着水汽的风”。

少年们用盐漠的红柳枝结成“形意网”,把黑帮捆在盐柱上,枝条的韧性正好是“点到为止”的劲。乌兹别克少年往陈青手里塞了块盐晶,上面有他用指甲刻的“水”字:“这是‘醒盐’,遇水会化,就像歪拳遇正劲。”盐晶在阳光下闪着透明的光,不像拳台上的冰冷,倒像阿姆河水面的碎银。

离开盐漠时,阿訇带着村民们用骆驼托运盐块,要在湖床中心种胡杨。“盐会被树根吸走,”老妇人往陈青的行囊里塞了袋棉籽,“就像歪念会被正劲化掉。”棉籽的绒毛沾在手上,像层温柔的铠甲,让人想起地毯上的“龙形”嘴里的棉花,原来最软的东西,也能有最坚韧的力量。

伊朗的波斯波利斯废墟在夕阳下泛着金红,陈青站在居鲁士大帝的雕像前,看石柱的凹槽里竟有“三体式”的步型刻痕。考古队的领队举着放大镜研究楔形文字:“你看这铭文,记载着‘东方来的智者,教我们用柔劲搬运巨石’。”陈青掏出赵长风的拳谱,发现某页画的石柱,和眼前的遗迹分毫不差,旁边注着:“拳可搬石,亦可搬心。”

废墟的壁画上,波斯士兵的格斗姿势里藏着“引进落空”的巧劲,衣褶的流动感和阿姆河的水波重合。领队往陈青手里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