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疆这边紧锣密布的布置着对霍拓国的作战计划,牧云之和夏侯三兄弟已经做好了部署,只要赫连嗣华准备好一切之后,大明就会出兵,帮赫连嗣华得到军队的控制权,随后大明的军队会暂时性的后撤,等赫连嗣华和他大哥打起来之后,大明会再一次出兵,主打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牧云之的用兵计划和当初路朝歌设想的差不多,兵分三路一路推过去,中军垫后以备不时之需,防止出兵途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中军就可以随时顶上去。
其实,霍拓国内已经发现了大明军队的不对劲,若不是对西域大规模用兵,根本就不需要再巍宁关囤积大量粮草,可是只要大明不动兵,你就拿大明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多只能是再边境线上加强巡逻戒备。
你总不能大张旗鼓的来质问大明,你为什么要在巍宁关囤积那么多粮食吧!
你要是敢问,大明就敢一巴掌把你从长安城抽出来,大明干什么,难道还要向你霍拓国报备?
赫连嗣华的兄长,也就是霍拓国的皇帝赫连景松其实也知道,大明这是要对他们用兵了,当年巍宁关的仇,大明还没报呢!
而且路朝歌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霍拓国早晚要收拾,现在大明兵强马壮,而且已经完成了对国内的统一,四疆安稳,这个时候是对霍拓用兵的最好时机。
他也开始布置,无论如何不能让大明的军队出现在国都之外,可是他现在不敢把自己手里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弟弟了,他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弟弟最近有些异常,尤其是大规模的处死府上的下人,连他送过去的那个妾室都被处死了,而且处死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他安排进入王府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若是在将兵权交给赫连嗣华,那他才是脑子有病,可是他麾下的将军,多数都是自己弟弟一手带出来的,把兵权交给这些人,就等同于将兵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所以他现在很纠结,若是大明出兵,他要让谁去领兵,让谁来抵御大明山呼海啸的进攻。
霍拓国这种西域强国,自然是不缺少将军的,可是军队大部分时间都掌握在赫连嗣华的手里,军队内的将军也大部分是赫连嗣华提拔起来的。
他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其实也意识到了,军权交给自己的弟弟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因为是老国王的遗命,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一开始倒是还不错,赫连嗣华没表现出什么野心,带着军队好好练兵,到处为霍拓国开疆扩土,赫连景松还觉得自己这个弟弟真不错,不争不抢还为国家建功立业,他就疏忽了对赫连嗣华的约束,只要是赫连嗣华报上来要提拔的将军,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巍宁关之战后,他就发现了,自己的弟弟好像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从那之后,他开始对自己的弟弟加强了约束。
将军权一点点的收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在收回兵权的过程中,他开始在赫连嗣华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手,时刻监视着自己弟弟的一举一动,为了能更好的把控自己的弟弟,甚至将他很喜欢的一个女人,送到了赫连嗣华的身边。
赫连嗣华对这些就好像是充耳不闻一般,任由赫连景松将兵权收了回去,在自己的身边安插密探,甚至从来没抱怨过自己对哥哥做法的不满。
这一度让赫连景松认为,自己是不是冤枉了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弟弟根本就没有野心,可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慢慢的生根发芽,根本就不可能被连根拔起。
可赫连嗣华什么都不做,他也不能随便找个罪名处死自己的弟弟,两人就陷入了一种很诡异的和平,赫连嗣华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赫连景松该防备还是要防备的。
但是,自从赫连嗣华从大明参加了一次全军大比的观礼之后,他就彻底的变了,可是清理自己身边的人,算是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