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一集 豺狼吃鱼(2 / 6)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官侍郎;在任期间因善于用人,而被时人称道。长寿元年检校吏部侍郎,迁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由此参议朝政。

姚璹既为宰相,因上奏疏道:臣见自从永徽年后,左史、右史虽在仪仗下承受圣旨,但朝廷谋议却在退朝后由大臣密奏,史官及谏官均不参与谋议。臣以为朝廷决策训导,不可无人记述;如不使宰相得知,史官也无法记事。故请于退朝后所商讨军国大事,应有一名宰相专门记录,以备时要。

武皇当即准奏,遂命姚璹专门负责记录,命为《时政记》,每月封装,送往史馆。宰相撰写《时政记》,就是由姚璹起始。

是年九月,姚璹因坐犯事转任司宾少卿,不使再参与政事。

延载初年,姚璹复被擢拜为纳言。有司以为姚璹从父弟姚敬业曾经犯法,奏言不合更为近侍重臣。

姚璹上言自辩:昔东晋时王敦虽然称兵犯顺,其从兄王导仍典枢机;嵇康戮于晋朝,嵇绍忠于晋室。是能为累乎?窃惟前古,尚不为疑;今奉圣恩,岂由臣下?若必以体例有乖,臣伏请甘从屏退。

武则天抚慰道:此乃我意,卿复何言!但当尽忠朝廷,无听道传浮说。

终使其入阁拜相,信用如初。如此信用犯官亲属,实属恩遇非常。

武则天身侧另有一个犯官家属,且是女子,亦被女皇重用,更有传奇色彩。

字幕: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人,宰相上官仪之孙。父名上官庭芝,周王李显府属。

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诏书,与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上官婉儿当时刚刚出生,尚在襁褓之中,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母女虽在掖廷为奴,其母犹对爱女精心培养,使婉儿熟读诗书,遍览经典。由是上官婉儿长大之后,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治政事,精熟历朝典故,聪敏异常。

仪凤二年,上官婉儿年仅十四岁,武则天召见,当场出题考较。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似是夙构而成。

武则天大悦,当即令免其奴婢身份,委命掌管宫中诏命。其后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自上官婉儿手中,朝野内外皆称其为“内舍人”而不名。

至通天元年,武皇又使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由此权势日盛。

长寿二年,腊月丁卯。

武则天下诏,降封皇孙李成器为寿春王,恒王李成义为衡阳王,楚王李隆基为临淄王,卫王李隆范为巴陵王,赵王李隆业为彭城王。

以上宗室诸王,皆睿宗李旦之子。

李隆基辞后离京,将定唐令牌及鬼谷门秘籍随身携带,至临淄后再无旁骛,愈加精研细读,数年间便怒韬略精熟,兵法在胸。治国安邦及识才用人之策,更是不话下。

春一月庚子,女皇诏命,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

娄师德宽厚清慎,部下虽有过犯,也从不过于计较。有日与李昭德一齐入朝,娄师德因体肥行缓,李昭德屡次停下脚步待之,见其始终跟之不上,遂怒骂道:田舍夫!

娄师德毫无愠怒之色,只徐徐笑道:娄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

其弟除授代州刺史,来向兄长辞行,娄师德叮嘱道: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未知弟有何良策,可以自免?

其弟答道:自今而后,虽有人唾面,弟亦拭之而已,绝不还口动手,庶不为兄遗忧。

娄师德:此正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是因怒汝;汝当人面拭之,乃逆其意,所以必重其怒,则其恨犹不能解也。夫唾液又无甚毒,不拭自干,拭之何来?当笑而受之。

唾面自干典故,即缘于此。

镜头闪回,补叙娄师德轶事。

娄师德担任御史大夫之时,武则天因为佞佛,曾颁布禁屠之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