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1 / 8)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当然,宋朝与酒有关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除此之外,比如还有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丧父,家庭贫寒,他自幼刻苦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

他为官,清正廉洁,走到哪里,就把善举带到哪里,为民兴利,为民除害。

他不惧权贵,敢于直言,一身正气。

而且范仲淹曾领导“庆历新政”,提出“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十点主张,志在改变当时积弱积贫的现实。

宋仁宗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下诏实行。

可惜只一年的时间,这些新政的措施大部分未来得及实施,就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范仲淹和他的支持者被指责为“朋党”。

范仲淹被离开朝廷。

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变革,是王安石变革的前奏。

范仲淹推行新政失败后,被贬斥到西北边陲。

当时西北方面的西夏国对内地的骚扰日日严重,不但边民不得安宁,还危及内地。

每当西夏军来侵扰时,总是大官派小官去仓促应战,搞得人人怯战。

范仲淹来后,改变以往的作法。

他把1万千名士卒编成六队,加强训练,无战事的时候就种田,既巩固了边防,积蓄了力量,又节约了国家军饷开支,西夏人也不敢冒犯,于是在1044年两国达成和议。

在这期间,范仲淹写了一首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疆的秋天,和内地不大相同,南飞的大雁也觉得荒凉,没有留意。

四面边声是指:“凉秋九月,塞外草裏,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在重重迭迭的山岭环抱中,在长烟落日下,孤城一座,早早就关门闭了城门。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边塞形势的严峻。

下篇着重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作者自述怀抱,自我感叹~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借一杯浊酒,消万里思乡之愁。但更叫人愁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用典,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深夜里传来羌笛悠悠,大地铺满了银霜,将军彻夜不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

由于自己想到战士,既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想念妻子、女儿,又肩负着守卫边防的重任,责任重大,没有归期,在矛盾中,只好借助一杯浊酒,来消眼前之愁,来寻眼前之乐。

这首词,表达了边塞将士同甘共苦的英雄气概。

范仲淹的另一首词《苏幕遮》,也写得很豪放,意境广阔。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