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一章 规矩与由来(1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主要目的还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戏曲历史的由来,特别是传统戏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案头”与“场上”之争,而戏曲演员的“二度创作”正是实现案头戏曲文本向场上戏曲演出转化的中介,这都是大家很少了解的。n

包括对优伶的关注,自戏曲形成之初便延续至今然而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在传统的戏曲阐释语境中,涉及到优伶的部分往往停留在对优伶身世生平的描述以及对其形貌容止的月旦品评上。

其代表如元代夏庭芝青楼集以及后来的日下看花记、名优类志、清稗类钞娼优卷等,直至今日这一传统仍时而鼓其余波,其著者如津津乐道于旧时梨园见闻的章诒和伶人往事。

正如郭英德明清传奇史中所说“一般行家观众,即士夫豪客大多看重的是演员俊俏的扮相、文雅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

以及施叔青西方人看中国戏剧序中所说“这般所谓懂戏的人,他们去看戏,往往是带着消遣的心情到戏园子捧角,并没有下功夫真正去研究。”

20世纪以来,随着王国维等前辈的大力提倡,戏曲研究早已摆脱其长久以来被视为“小道”的处境,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

然而由于资料的不足和零散,对戏曲“优伶”这种活态文化现象的研究一直未能受到与其价值相对称的重视,近年来研究成果虽日益丰富,但从整体上看深度仍然不够。

综观学者的各类论著,各类涉及“场上”的戏曲史论著作中往往会设专章论及优伶,也出现了一些以优伶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论著和论文,研究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对优伶史的梳理、对历史上优伶生存状态的探讨、对优伶组织形式和演出体制的研究、优伶性别的专题研究以及优伶活动对戏曲发展风貌之影响研究等方面。

主要方法乃是对文献史料的整理归纳,时而亦有人类学、人才学等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兹分几个部分予以综述。

对优伶史发展变迁的历时性梳理是优伶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一般的戏曲通史和戏曲断代史著作中均会设专章论及,专门的优伶史研究代表作为1995年先后出版的孙崇涛、徐宏图戏曲优伶史与谭帆优伶史优伶从分散走向聚合两部优伶通史,以及王宁分别于2003和2005年出版的宋元乐妓与戏剧和昆曲与明清乐伎两部优伶断代史。

另外,像是通俗读物黑二十四史的第二卷优伶史n史,亦涉及到优伶史。

比如我们对先秦汉魏古优的研究大体可分两个走向,一是对古优起源的追溯,一是对古优行状的记述和评介。

对优伶溯源这一问题最重要的观点有两种较为权威性的观点乃是认为优伶起源于巫觋,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便已提及巫与优的关系,然语焉未详。

冯沅君古优解、古优解补正、汉赋与古优等文中一再申述这一观点“随着社会的演进,巫者技艺渐分化为各种专业,而由师、瞽、医、史一类人来分别担任,倡优则承续他们的娱神的部分而变之娱人的”。

台湾学者唐文标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中亦提出“巫觋的技艺方面专才,在社会转变,由原型的部落到集权帝国中,无可奈何地下降为古代的俳优”。

谭帆优伶史第一章第一节优伶溯源亦认为“巫觋既以歌舞娱神,则手段正与优伶相通,巫的宗教只能后世被优伶所继承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另一观点则是认为优伶起源于原始歌舞,如孙崇涛、徐宏图在优伶原始中驳斥了“巫觋说”,认为“无论古巫或古优,都脱胎于原始民间歌舞,巫和优从原始民间歌舞的母体中孕育、诞生,可能有时间上的先后,但彼此并不存在渊源关系。”

同样是对渊源的探讨,黎国韬古代乐官与古代戏剧一书则另辟蹊径,从优伶在戏剧起源中所起的作用入手,在对古代乐官制度和功能进行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